社交工程與短訊詐騙
在現代生活中,智慧型手機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這種便利也給予了詐騙集團更多的機會來攻擊無辜的用戶。特別是短訊詐騙,這些訊息看似正常,常常偽裝成銀行、官員或其他可信賴的機構。如果不加警覺地點擊,那麼口袋裡的錢可能就會莫名其妙地消失。
現年60歲的張女士,日前收到一條自稱是銀行發來的短訊,要求她即刻更新帳戶資訊。她按照指示點擊了連結,卻輸入了自己的金融資料,結果發現帳戶被盜取了5000元。張女士是其中一個因短訊陷阱而損失慘重的例子,這給了我們警示:社交工程是何等的狡猾和危險。
節省金錢的方法
另一位不幸的受害者,是年輕的程先生。他因為期待包裹即將到達的訊息,結果點進了短訊中的假冒物流公司連結。當他將個人資料包括信用卡資訊都輸入後,帳戶瞬間被人盜刷。程先生再三強調,這短訊看起來完美無缺,似乎沒有任何可疑之處。這更讓大家了解到,詐騙者的手法越來越精細。
然而並非沒有防範措施。首先,永遠不要輕信來路不明的短訊,尤其是要求提供個人信息或進行金錢交易的。此外,金融機構通常不會通過短訊要求提供個人信息。如果懷疑訊息真假,應直接聯絡該機構確認。同時,可為手機安裝擁有詐騙過濾功能的應用程式,也能有效預防這些攻擊。
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損失
黃小姐是一位公司人事主管,幾年前接到了一則垃圾短訊,說她的信用卡有問題需要確認。她感到可疑,便致電銀行確認,最終避免了詐騙。這樣的防詐技巧需要我們謹守:在懷疑的短訊面前,務必冷靜行事,經由正確管道確認訊息是否真實。
無論年齡或職業,我們都有可能成為詐騙目標。作為用戶,我們必須提高警惕,隨時保持對周圍詐騙威脅的敏感度,才能有效保護自己的財務健康。